欢迎来到将友旅游网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国内旅游详情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

来源:网络 作者:网络 发布时间:2025-09-30 09:12:51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:长江边最会“呼吸”的大湖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像一块会随季节胀缩的“水做的肺”,冬吸夏呼,把长江下游的洪水、候鸟、鱼儿和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。短短百字说不清它的辽阔,却能一句话点破它的珍贵: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,也是东亚数十万只候鸟年年打卡的“五星酒店”。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最佳观鸟时间是什么时候

每年11月到翌年3月,湖面瘦成一条河,草洲裸露出大片“自助餐厅”。

白鹤、白枕鹤、小天鹅排着队降落,像下雪一样铺满浅滩。

当地老渔民说:“霜降一过,鸟比人还多。”

根据保护区管理局2023年统计,高峰期水鸟超过37万只,其中白鹤占全球种群九成。

想看得爽,最好在清晨六点前蹲守大汊湖、香油洲。

薄雾罩水面,鸟叫声像拉开大幕,太阳一照,翅膀闪着银光,那种震撼相机装不下。

若错过冬季,四月也能邂逅迁徙晚归的“掉队者”,只是数量大打折扣。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日游经典路线怎么走

上午八点从鄱阳县县城出发,车程二十分钟先到外湖船码头。

乘快艇深入草洲,船老大一路指点江豚换气。

九点半登上香油洲观鸟台,望远镜里白鹤梳羽,像穿旗袍的贵妇踮脚踱步。

十一点返回岸边,在渔村吃现捞鳜鱼,清蒸、红烧两吃,鱼肉弹得筷子夹不住。

午后骑车沿木栈道穿芦苇迷宫,风一吹,绿浪沙沙响。

下午三点到大草原露营区,躺草垛看云,手机自动连上“鄱阳湖Wi-Fi”——成群白额雁从头顶掠过,信号满格的是快门声。

五点前返程,落日把湖面烧成橘子色,船尾拖出金线,像给一天打了个漂亮的结。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种类及数量科普

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共381种,比整个英国还多。

其中IUCN极危物种有5种,濒危14种。

白鹤是“顶流明星”,从西伯利亚飞来,单程5000公里,靠的就是鄱阳湖的苦草冬芽。

2022年冬天,科研人员给33只白鹤戴上卫星背包,发现它们每天觅食7小时,进食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。

小天鹅爱抱团,几千只同时起飞,场面像有人把一袋棉花撒向天空。

青脚鹬、反嘴鹬这些“长腿模特”更喜欢泥泞浅滩,走一步啄一下,节奏感比音乐节拍器还准。

鸟越多,说明湖越健康。专家把候鸟称为“飞行中的体检报告”,数字好看,长江就安心。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

十年前,这里也曾遭遇“人鸟争食”——围垦、挖砂、迷魂阵捕鱼,把湖底翻个底朝天。

2014年公园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,一条“退人还湿”的铁律落地:核心区内不得有常住人口,渔民上岸转岗做护鸟员。

如今,43公里铁丝网把最脆弱的繁殖地围起来,只留下“鸟门”供它们自由进出。

智慧监测系统24小时开机,高清云台拍到可疑船只,AI自动报警,执法队30分钟内到场。

湖区全面禁捕后,江豚数量止跌回升,2023年科考队一次就目击到58头。

为了让草长得更好,管理局每年人工播种苦草、马来眼子菜,种子包衣技术让发芽率提高三成。

周边村子建起“湿地银行”,企业占一亩湿地,必须掏钱让农民在别处修复两亩,账一算,没人敢乱占。

最动人的是“稻田共享”计划——农民收割时故意留5%稻穗给候鸟,损失政府补贴,鸟吃饱就不再啃油菜苗,双方各退一步,却都向前一步。

小编总结

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把“会呼吸”写进四季,冬滩夏川,鸟来鱼往,像一部不用排片的自然电影。人类退后一小步,长江就健康一大步。下次出发,别只记得带长焦镜头,也带一颗愿意安静等待的心——当你蹲得够低,鸟才会放心把故事讲给你听。

同栏目文章
热门TAGS
更多>
热门文章
更多>